东方健康网,健康行业门户网!

东方健康网_健康行业门户网

热门关键词:{eyou:hotwords num='5'/}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心理

「儿童心理」万不得已时,对孩子能不能惩罚?

2020-10-09 09:40 | 来源: |
我要分享

这些年,家长变得越来越难做。我们都是童年经历过父母粗放式养育甚至棍棒的一代。那些幼时沉淀在心底的墨迹,不断提醒我们要善待自己的孩子。希望他们快乐,记忆中留下的都是父母的鼓励、宽容和尊重。我们因而努力,看各种育儿书籍,学习各种教育理论,并试图用这一切去解决孩子身上的所有问题。

然而很多时候,我们还是一次次被孩子逼到底线。不管用任何理论任何办法,孩子的“问题”仿佛一块顽石,纹丝不动,甚至变本加厉愈加严重。

“万不得已时,对孩子能不能惩罚?”“不是说要尊重孩子吗,都惩罚了,还怎么尊重?”

一位家长这样矛盾的问我,她四岁的儿子总喜欢穿着鞋跑到床上去跳。她也尝试过和孩子沟通,讨论关于卫生和健康的问题;也尝试过用奖励和表扬的办法,激励孩子去改善。可一切完全无效,孩子每次照样穿鞋上床。问他,他就说:“妈妈,我不是故意的,我是忘了…”如此,一次又一次,她终于忍无可忍。

好吧,都忍无可忍了,就让我们来讨论一下“惩罚”吧。但在惩罚之前,我还想多为孩子辩解几句 – 相信我,多数情况下,他都不是故意想惹恼你:(以下讨论的是幼儿园阶段及学龄初期的孩子)

1. 他是真的“忘了”:孩子的注意力范围相对成人而言要狭窄,并且分配不够灵活。往往专注于某项活动的时候,就忽略了其他事情。比如有些孩子看见喜欢的电视节目,可以大冬天光着脚丫站在地上很久也不觉得凉。还有些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,不知不觉的尿裤子。父母简直不能理解,问他们,答“我忘了”。连这都能忘,那爬上床之前忘记脱鞋,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了。

2. 他是真的“管不住自己”:孩子的意志力还没有形成,需要家长的监督和提醒。他也很想乖,很想父母高兴,可还是忍不住没完没了的吃零食、吃饭的时候跑来跑去,或者洗脚的时候踩得水花四溅把裤子弄湿。他每次都答应要改正,可永远都一个样。亲爱的爸爸妈妈,你们能否温柔提醒,而不要责备呵斥?要知道这小小的人儿已经很努力了,他只是真的管不住自己。

3. 他是真的“没听懂”:孩子对事情的后果缺乏预见性。很多时候,你以为已经把后果清楚的告诉他了— 你告诉他不要玩手机,否则眼睛会坏掉;你告诉他吃东西前要洗手,不然会生病。这不是很清楚很明白吗?后果都告诉他了啊,怎么还不听话? 好吧,他只是不理解眼睛坏掉了会怎样 – “眼睛坏了就看不清东西了啊。” – “那看不清东西会怎样?” – “看不清东西就会走路摔倒,也看不清喜欢的动画片,也看不清爸爸妈妈了。这样子,宝宝愿意吗?”噢,说到这个份上他才听懂了。同样,他也不明白生病了会怎样。你只好再次提醒这记性不好的宝宝,上次去医院看病打针的情形,他才明白后果真正不怎么好。

为孩子们说完好话,又接着讨论“惩罚”。“惩罚”也是一门学问。

1. “惩罚”要有原则: 惩罚是要让孩子知道,每次不良行为出现的时候,就会伴随不愉快的事发生,久而久之,两件事形成联结,孩子为避免不愉快的事,也会一并避免不良行为,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条件反射。其中,这件与不良行为联结的不愉快的事必须有相对的确定性。打个比方说,第一天孩子穿鞋上床了,被罚不能看动画片。第二天,他又穿鞋上床,正逢你心情好,就不惩罚了。第三天他又穿鞋上床,正逢你心情差,二话不说暴揍一顿……如此随性的惩罚方式,只会让孩子觉得妈妈好奇怪,而不能起到戒除不良行为的作用。如果孩子每次穿鞋上床,都被惩罚不能看动画片,那孩子就会明白两件事之间的联系,为了能看动画片,也就记住不穿鞋上床了。

2. “惩罚”需要智慧:惩罚不一定非得是揍屁股打手心,形式可以多种多样。比如喜好剥夺 — “我们说好了,下次过马路再乱跑,就惩罚你把冲锋枪交给妈妈保管一天。” 又比如契约束缚 -- 把要改正的事写在纸上,帮助孩子签下名字,再一起大声读一遍,由孩子亲手把这张纸贴在墙上。然后告诉他“宝贝,这是咱们签的合同,签了字就不能反悔了,以后如果你违反合同,就要跑到墙壁那里去大喊三声‘我,XXX,是个不守信用的人!’”但需要注意的是,这种方法一次只能解决一件事,解决完,才能定立下一个合同。并且当孩子真的不小心犯规了,父母只能提醒“宝贝,你不想做个不守信用的人吧?”以此给孩子心理压力,切记不可真的逼他去大喊三声“我是不守信用的人”,否则会极大挫伤孩子的自尊心

3.“惩罚”也要尊重:惩罚是为了给予孩子警示,而不是为了真的伤害他。人什么时候感觉被尊重 – 在拥有选择权的时候!孩子犯了错,爸爸问“你自己说,今天又犯同一个错,该不该惩罚?” 孩子想了想“该…”爸爸:“那你说,怎么罚?” 孩子:“打手心!”爸爸:“左手还是右手?” 孩子:“左手。”爸爸:“好,伸出来,打几下?” 孩子:“两下。”爸爸:“重重的两下?” 孩子:“不行,一下轻轻的一下重重的。”爸爸:“好,那打了啊!准备好了? ” 孩子:“好了!”惩罚完以后,爸爸问:“下次记住了吗?” 孩子:“记住啦!”

通常情况下,自己领完惩罚的孩子不会觉得情感受伤,他会直接把惩罚和事件本身联系起来,认为这是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。同时,也有改正的动机。相反,那些被家长强行给予惩罚的孩子,过后往往不反省自己的行为,而把惩罚归咎于父母,比如,他们会说“你这个坏爸爸,我以后再也不喜欢你了!”所以,就算要罚,也要经过孩子同意;就算父母再生气,也要给孩子选择的机会。 尤其要注意一点,惩罚前一定要明确的告知孩子,为什么惩罚他,他错在哪,如此,孩子才会有甘愿承担的心态,才会同意被惩罚,进而做出选择。

综上所述,在必要的时候,用正确的方法,对孩子是可以给予小小的惩罚的,这对孩子本身也是一种挫折耐受力和自制力的强化训练。 但我想特别提醒一下,那些挣扎在耐心底线的父母们 – 惩罚之前一定要做好功课,争取给孩子高质量低挫折感的“惩罚”,切忌简单粗暴。“惩罚”有风险,父母须谨慎。
 


编辑推荐

心情抑郁如何调节 怎样赶走坏情绪

越来越多的朋友因为工作压力太大,生活不如意而感到压抑,长时间...[详细]
  网站简介   商务合作   网站声明   联系我们

Copyright 2013-2021 东方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、复制或建立镜像
本站申明: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您联系我们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删除!